密集型母線槽和空氣式母線槽的發展史及其特點
2022-12-05 16:21:06
我國母線槽發展于80年代初期。于1981年起,原有的電纜干線及裸銅排電力供電干線漸漸由母線槽代替。在*際標準中規定電力電纜使用壽命規定為8~15年,因此在我國大中城市越來越多地被取代;而母線槽的使用壽命可達50年,已成為一種新型的輸電設備,是目前及未來工程的*選產品。
*一代:空氣型
我國大約于1981年~1983年母線槽開始問世并投產,*常見的主要是空氣型母線槽,以北京白紙坊機場電器廠為代表,生產的空氣型母線槽是以銅排導電,另加絕緣隔相塊隔開銅排,將導電排用絕緣襯墊支撐在殼體內,外加金屬殼體封閉,靠空氣介質絕緣,相間距離50mm,此母線槽為我國母線槽發展史上的雛形技術。由于技術上的缺陷,母線槽母排為裸體,當灰尖進入母線本體經受潮后,灰塵覆蓋其上并結塊,導致導電相線間產生短路事故,此類事故在沿*地帶發生率較高。
*二代:密集型
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,市場推出了密集型母線槽,以遵義長征電氣控制設備廠為代表,密集型母線槽采用了電解銅排做導電材料,經加工折彎成型,并采用聚四氟乙烯薄膜包扎,再用阻燃PVC熱縮套管經熱縮定型(導電體經絕緣薄膜包軋后壓緊封閉在一起),各相位銅排相互壓緊之后,其間無空隙與間隔,插接口及連接頭分隔開,此母線槽則名為密集型母線槽。
此類母線槽的問世雖已解決了空氣型母線槽的部分缺陷問題,但此母線由于銅排緊壓在一起,防潮能力*差;另外,如果母線所包扎的絕緣材料受到破損或接頭插接口發熱,或超負荷運行發熱,會導致絕緣材料收縮后銅排裸露而出現短路事故,這些情況所造成的事故發生率比較頻繁。